返回

我成了大明勋戚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111 乡试第一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聚奎堂内的其他几名阅卷官,突然被周叙这声大吼给吓了一跳。

  特别王一宁年纪也大了,大半夜的经不起这种咋呼,捂着胸口缓了好半天,才把这口气给捋顺了。

  “功叙兄,到底是何等文章能让你如此激动?”

  “文通兄你看看,这篇文章属实精彩。全文立意高深、气势舒达,特别破题紧扣住中庸之道,与其他文章思路截然不同。”

  “写这篇文章的考子,可谓大才啊。”

  听着周叙的称赞,王一宁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。身为同僚他知道对方是几十年的老学究了,轻易不会给某位考生下这种评语,所以此文必然有过人之处。

  “那老夫也来品鉴一下功叙兄口中的奇文。”

  王一宁接过这篇试卷,看了几眼之后就忍不住点头,确实如同周叙所说的那样,此文写的非常不错,有问鼎解元的资格。

  “功叙兄眼光独到,只是不知此文是哪位考生所书?”

  提前与主考官混熟脸拉关系的做法,并不是只有沈忆宸一人所为。几乎有点家世背景的考生,或者才气扬名的士子,都会有类似的举动。

  顺天府很多才子文人,在乡试之前都会主动把自己所写文章,递与主考官或者其他翰林学士们评阅。

  一方面是期望这群儒学大师们斧正,找出文章中的缺点与不足,来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。

  另外一方面,自然是希望自己的文章,能在主考官们心中留下个好印象。并且文风这种东西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,一旦主考官印象深刻,哪怕糊名也能大致猜测出文章是何人所写。

  所以投递文章这种方式,相当于文人雅士的“作弊”,哪怕传播出去也不会造成众人非议,相反还会被世人所推崇,认为这是伯乐眼光独到。

  当然,这种方式风险也有,万一主考官认错人,那就尴尬了。

  历史上北宋苏轼有一年做了主考官,阅卷时候发现有篇文章的很像自己门生,于是就给予了这位考生高分。

  结果放榜一看,自己门生并没有高中,这才明白是自己认错人了。八壹中文網

  这届乡试知名考生的文章,王一宁基本上都看过。这篇八股文破题思路独特,文笔甚佳,有着独特的个人风格,理论上是能认出来的。

  只是王一宁在脑海中搜索了半天,硬是想不出能对上之人,所以才开口询问了周叙一句。

  “这个……”

  王一宁这个问题,还真是把周叙给问倒了,他也不知文章是何人所书写。

  因为沈忆宸去周叙府上拜访,基本上没聊什么文章诗赋,更多关注点在书法跟刘球事件上面。

  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沈忆宸,他面对周叙这种真正的翰林大家,科举传胪级别的高手,属实心里没什么底气。担心自己那平庸的诗赋水平会露馅,所以扬长避短,更多展现自己的书法所长。

  于是这一波操作下来,周叙现在才意识到,自己好像并没有看过沈忆宸的文章,怎么阅卷给他优待呢?

  想到这点,周叙有些震惊了,应届考生上门拜访
111 乡试第一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