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成了大明勋戚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163 文武全才(二合一)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着沈忆宸这一番讲述,心情却不怎么美丽了。

  因为瓦刺部脱欢跟也先的一步步壮大,某种意义上是明英宗朱祁镇一手造成的。

 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灭大元王朝,末代皇帝元顺帝退居漠北,形成与明朝并存的游牧政权,史称北元。

  面对这残存的元朝势力,明朝开国后历代皇帝都秉持着主动进攻的策略。特别是明成祖朱棣五次北伐,硬是把北元给打穿了,分裂成了三大势力,分别为瓦刺部、鞑靼部跟兀良哈。

  其中鞑靼部是北元正统,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血脉。瓦刺部相当于诸侯王,分庭抗礼想要争夺蒙古大汗之位。最后的兀良哈部基本上内附明朝,还设立了卫指挥使司,也被称之为兀良哈三卫。

  北元的这种分裂,可以说是大明朝的既定国策。采取“以夷制夷”、“剿抚并用”方针,能最大限度减少己方的消耗,让敌人陷入内乱之中。

  其实这种方法不止明朝用过,历代中原大一统王朝,面对北方游牧民族都这么玩过。

  比如汉朝的匈奴就分裂成了南北两派,大汉联合南匈奴,不断进行征讨战争,最终匈奴一族灭亡。

  隋唐的突厥势力也是如此,被分为了东西两派。隋唐两朝不断分化打击,至唐高宗时期把东西突厥都给打团灭了,武则天时期短暂复国再次被灭。

  从此突厥一词,在华夏北方草原上面,也成为了历史。

  “以夷制夷”最基本的操作,就是要抑强扶弱,联合弱的势力去不断打击强的势力。

  明英宗朱祁镇不愧是空前绝后的“军事天才”,他偏偏来个反其道而行之!

  正统三年,也先父亲脱欢攻击鞑靼部,正常中原皇帝都会选择驰援鞑靼,去压制强大的瓦刺部落。

  结果朱祁镇出兵攻击鞑靼部的阿岱汗和朵儿只伯,变相帮助脱欢、也先父子扫除了统一蒙古的最大障碍。www.八壹zw.ćőm

  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出塞进攻兀良哈三卫,把最后一支分裂的蒙古部落也给打残了。对于也先来说简直是上天掉馅饼的好事,这不正统十年,就对兀良哈虎视眈眈,准备过来捡漏了。

  难怪朱祁镇“北狩”后能跟也先称兄道弟的,你这一系列操作跟内鬼似的,也先不好好感谢一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?

  当然,现在的朱祁镇,绝对不会认为这一通是瞎操作。

  相反,自己继位之后三次北伐蒙古,取得了赫赫战功。蒙古三大势力被自己打废了两个,只要日后再出征一次,就能把瓦刺部也先给灭了。

  到时候祖宗四圣之功业,都不如自己剿灭了北方心腹大患!

  所以沈忆宸这番瓦刺也先部壮大言语,某种程度上否认了朱祁镇的北伐功绩,让他不想再议论下去了。

  “沈卿家忧国忧民,朕心甚慰。但要说瓦刺部强盛如北元,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。”

  “此事暂告一段落,朕下旨敕令瓦刺诸部修好就是。”

  明英宗朱祁镇始终认为,目前瓦刺对哈密国的举动,不过是小打小闹。

  只要自己下旨敕令一番,让这群人消停一下就是了。

  听到皇帝都已经定调了,群臣还有什么好说的?

  更何况对边疆部落小国,持有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心态的朝臣,才是大明主流人群。哪怕主张动武的靖远伯王骥,心底里面也没把也先当做一个跟大明旗鼓相当的对手。

  于是乎朝臣只剩下高呼:“陛下圣明。”

  奏章宣读完毕,朱祁镇退朝御华盖殿,群臣也该散了各回各家。只不过很多官员在经过沈忆宸身旁的时候,都冷哼一声表达了不满。

  沈忆宸身为状元文臣,却不站在文官集团这边,反倒喜好武事,有穷兵黩武之嫌。

  而且这小子仗着皇上恩宠,过于张扬喜欢出风头。朝会之上让你观政,已经算是德不配位了,还敢大放厥词妄议朝政?

  对于这些文武官员的举动,沈忆宸只是笑了笑不以为意,很快成国公朱勇也退了下来,来到了他身边。

  “上朝路上我就告诫过你,要谨言慎行,为何就是不听?”

  朱勇语气遏制着一股怒意,这对于他的暴脾气来说已经相当不容易了,换做以前早就劈头盖脸的训斥一顿。

  “明哲保身易,挺身而出难,家国大事总得有人站出来。”

  “你觉得自己能主宰家国大事?”

  却没想到沈忆宸却笑道:“匹夫志气,村夫孝义,吾乃文人,当有傲骨。”

  “你……”

  看着沈忆宸又开始倔强了,成国公朱勇想要训斥,话却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。

  因为在他心中,明白沈忆宸并没有错,如何指责?

  “唉,得罪群臣是小事,失掉圣上恩荣是大事。瓦刺部也先之事,等下面圣切莫再谈!”

  成国公朱勇可谓看着朱祁镇长大,对于皇帝心性也有所了解。很明显刚才朝会到了最后,沈忆宸的言语圣上并不是很满意。

  恩荣这东西,没有足够底蕴来得快,去的也快。特别是对朱祁镇这般年纪而言,这处于叛逆阶段,很容易改变看法乃至厌恶。

  入朝为官任何事情都可以做,就是不能得罪皇帝!

  “公爷,我明白。”

  沈忆宸很乖巧的顺从了,他其实也感觉到了朱祁镇心态变化,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战略上有所失误。

  皇帝毕竟是皇帝,在没有丢掉权势之前,是没有错误的,更轮不到臣子来预示!

  就在此时,王振不知何时来到了身旁,开口说道:“状元公,陛下已前往华盖殿,莫迟到了。”

  还未等沈忆宸开口,成国公朱勇却抢先拱手道:“犬子年幼不懂规矩,还望王公公多多照拂一二。”

  这段时间以来,成国公朱勇在沈忆宸眼中,始终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大明国公。如今却弯下了自己的腰,请求王振照拂自己一二。

  此情此景,让沈忆宸百感交集,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,

  “成国公客气了,状元公咱家也很看好,定会好好照拂的。”

  “那就谢过王公公了。”

  “下官谢过内相照拂!”

  “内相”一词始于唐朝,最早是用在翰林官身上。

  到了明朝时期,司礼监掌印太监权柄急速膨胀,掌控了奏章的“批红”权,与内阁掌控的“票拟”权分庭抗礼。

  甚至诸如王振、刘瑾、魏忠贤等等权阉,还能反压内阁首辅一头,有“权过元辅”之称,于是内相这个名称就用在了他们身上。

  只是王振算明朝太监专权的开端,内相一词还没广泛流传开,像沈忆宸这般公然在朝堂之上称呼的,更是少之又少。

  特别沈忆宸还是三元及第,六元魁首,乃文人功名之最。他这般称呼王振为内相,更让对方感到倍有面子,简直说到
163 文武全才(二合一)(2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