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71 不懂沈忆宸 (二合一)
目光看向了沈忆宸,眼神中有些疑惑。
能参与西湖雅集的,除了当世大儒宗师,还有就是才华横溢的年轻后辈。
成名趁年少,这等雅集要是能辩倒一位大儒,传播自己的学术思想,毫无疑问可以扬名立万。
反之,没有两把刷子上台,就得成为众人笑柄身败名裂!
南直隶地区够得上资格参加西湖雅集的年轻才子,几乎都能混一个熟脸,可眼前的沈忆宸看着无比眼生,他到底是哪个学派的弟子门人?
“在下朱向北,还请瑞初兄多多指教。”
朱向北?
咋听到沈忆宸说出这个名字,徐东海都以为他认祖归宗了。
不过他很快反应过来,互相介绍道:“瑞初兄,向北是我当初在昭文书院的同窗,最近这些年一直闭门苦读,近日才出山。”
“向北,这位是霍州学派曹公的关门弟子陈瑞初,才华横溢深得曹公真传,理学造诣极其深厚!”
霍州学派曹公的全名叫做曹端,明永乐七年举人,授官山西霍州学正,相当于后世的教育局局长身份。
曹端从政从教之余,潜心研究理学。以“道即太极,太极即道”为学术观念,开宗立派创建了自己的霍州学说。
并且曹端注重言传身教,讲究以德服人跟知行合一,得到了四方学子仰慕,纷纷争着要拜在他门下受教。就连明朝大理寺卿薛瑄后来创建的河东学派,都深受曹端的影响。
《明史·曹端传》,甚至直接称他为“明初理学之冠”,可见评价之高。
能成为曹端的关门弟子,陈瑞初的学识才华毋庸置疑。别看年纪小,在南直隶地区却小有名气,被很多人认为青出于蓝胜于蓝,来日将成为霍州学派执牛耳者。
“原来是瑞初兄,久仰大名。”
沈忆宸客气恭维了一句,说实话他倒是知道曹端的名声,至于这个陈瑞初,那是着实没有听过……
“客气。”
陈瑞初随意摆了摆手当做回礼,言行举止中透露着一股高傲。
在他看来,沈忆宸这种闭门苦读的士子,通通都是些书呆子,口才学识样样不行。
能参与西湖集会,估计是沾了徐东海的光,这种人注定跟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,无非过于客套。
对方这副态度,沈忆宸不以为意的笑笑,当身份差距太大的时候,这些都变得无关紧要。
相比较道不同不相为谋,自己才是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存在!
招呼过后,陈瑞初就转身离去。此时徐东海表情有些尴尬的向沈忆宸解释道:“有才者多有些孤傲,向北兄切莫往心里去。”
“怎会,你当年不也如此吗?”
沈忆宸反而还揶揄了一句,陈瑞初简直就跟徐东海当年一个模子,都是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。
“嘿嘿。”
徐东海窘态笑了笑,自己当年好像没这么自傲吧?
除了这个陈瑞初,接下来徐东海又领着沈忆宸,认识了好几个南直隶才子。
这些人无一不是大明学派的后辈佼佼者,想要借此论道机会一鸣惊人,在士林中博得一个盛名。
要知道到了明朝中后期,很多士林领袖哪怕没有功名官身,都能遥控影响朝政,更别说名望还能对仕途有着莫大帮助了。
就在参与雅集文人差不多快到齐的时候,沈忆宸突然听到了楼上传来了一阵喧嚣议论声。
“沈向北那异端邪说,尔等居然也奉为瑰宝,真是有辱圣人教诲!”
“沈三元学说字字珠玑,句句箴言,何为异端?”
一道义正言辞的反驳声音响起,就连楼船下层的沈忆宸都听的清清楚楚。
“这是在议论我吗?”
沈忆宸朝着徐东海问了一句,不出意外的话,大明应该没有第二个人会被称之为沈三元。
“嗯,自从向北兄你的观念传到江浙后,文会雅集这种场合,总是免不了一番唇枪舌战。”
“是吗,那上去听听,看看如何争论。”
说罢,沈忆宸也不管徐东海的回答,自顾自走向上楼的阶梯。
“事功逐利,无修身立德之本,这等学说也配称之为字字珠玑?”
“沈三元何曾放弃过修身立德,他仅是赞成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罢了!”
听到这句辩驳,沈忆宸点了点头,自己确实赞成,不过我有说过类似的话语吗?
就在此时,又是一名中年文人站出来驳斥道:“重利轻义,此乃文人所不耻,如果他不是三元及第,早就被千夫所指!”
“这位仁兄你也知道沈向北是三元及第,论圣人言诠释在场谁人能及,经世致用怎能等同于重利轻义?”
“事功学宣扬义利统一,那义与利如何分辨孰重孰轻?当义利一体之时,人人逐利便是道德崩坏之日!”
这名中年文人慷慨激扬,引得在场众人纷纷叫好。
“利”这个词,在古代就属于政治不正确的范畴,并且话语中有着很明显的断章取义嫌疑,能赢的一片叫好,就不足为奇了。
与众人辩驳的这位年轻文人,此刻面红耳赤感到内心憋屈不已。
明明沈忆宸就不是这样说的,他们为何要歪曲学说理论?
但奈何没有舌战群雄的能力,气势上被众人给压倒之后,就有理说不出。
“咳咳……”
“其实吧,沈三元不是什么事功学,另外他观点里面也没有义利统一。”
沈忆宸趁着空挡期间,适时的插了句嘴,算是为自己辩解两句。
可没想到的是,这名中年文士听到后,看着他满脸不屑道:“讨论大道岂有尔等多言的资格,你懂沈向北歪理邪说吗?”
这句话简直把沈忆宸给噎的半天说不出话来。
好吧,我不懂沈忆宸。
271 不懂沈忆宸 (二合一)(3/3).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