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我成了大明勋戚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334 四面楚歌 (二合一)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『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』
  面对战意盎然的明军,蒙古大军毫不示弱,甚至在气势上要更胜一筹!

  毕竟蒙古铁骑是“国运之战”的胜利者,三路明军中有两路是他们的手下败将,连大明皇帝都成为了阶下之囚。

  败军之将,何以言勇?

  太师也先同样策马于军前,大声高呼道:“长生天的子孙们,明国皇帝已经成为我们的俘虏,现在你们面前的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猪羊!”

  “杀了他们,就可以攻下明国的都城京师,从此中原大地就成为我们蒙古儿郎的草场!”

  “长生天保佑!”

  也先说的没错,沈忆宸率领的驰援军,某种意义上是大明王朝北方疆土最后一支大军。

  败了,通往京师的道路将成为坦途,整个北境都将烽火连天。八壹中文網

  “长生天保佑~~~!”

  狂野炙热的蒙古士兵呼喊,回应着太师也先的号召。

  沈忆宸把蒙古人的战号听在耳中,然后缓缓拔出自己的佩剑,重重说出最后三个字:“杀过去!”

  “咚、咚、咚”的战鼓开始擂响,冲锋的号角响彻云霄,无论福建卫跟山东卫士兵们心中想法如何,紧张害怕也好,嗜血好战也罢,到了这一刻都变得无关紧要。

  他们只剩下向前冲锋一条路可走!

  双方数十万大军如同黑色洪流一般对撞在一起,各种嘶吼呐喊声不绝于耳,刀光剑影下是飞溅的鲜血,以及不断倒下的身躯。

  但没有人会因此停留,将士们依旧前仆后继的厮杀着,直至鸣金收兵或者最后一個人倒下。

  残阳如血,沈忆宸看着眼前宏伟的战争场面,带来的心理冲击久久无法平静。

  现实中的死亡场景,永远都不是影视剧中的画面可以替代的,眼睁睁看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逝去,彰显着何为战争的残酷!

  一将功成万骨枯,现在沈忆宸对于这句话,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。

  相比较列阵步兵的进攻,成国公朱勇率领的骑兵冲锋,就要显得更加的惨烈。

  当你策马奔驰的那一刻起,就意味着没有丝毫回头的可能,要么是把敌人斩于马下,要么就是自己成为对方的刀下亡魂。

  狭路相逢勇者胜,一轮骑兵对冲过后,无数的将士跟战马倒在了血色的大地上。仅存的痛苦呻吟声,也很快将被铁蹄践踏消亡,尘归尘土归土。

  数轮冲锋下来,成国公朱勇包扎好的伤口,在用力挥刀斩杀的过程中崩开,隐约能看到红色的血渍顺着衣角往下滴落。

  始终护卫在成国公身旁的朱仪,第一时间就发现了伤情,于是把手搭了过去阻拦道:“父亲你伤势未愈,不能再继续厮杀下去,接下来战事就交给我吧!”

  面对朱仪的阻拦,成国公想都没想就把手给推开,然后坚定无比的说道:“鹞儿岭数万将士因我而死,这一战我必须要给他们一个交代!”

  “可父亲你的身体撑不住啊!”

  一向稳重的朱仪,此刻有些情绪失控。

  成国公毕竟年过六旬,不再是曾经那个正值壮年的大明国公。好不容易在鹞儿岭驰援成功,要是这一战有个什么三长两短,那大明就再也没有了勋戚的主心骨!

  “廉颇老矣,尚能一饭斗米,本公还没有到垂垂老朽的地步!”

  除了想要雪耻之外,成国公朱勇心中更明白,其实相比较瓦刺大军,明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,都存在着极大的劣势。

  亲征军征召的是整个大明北方地区的绝对精锐,哪怕存在勋戚二代拉垮的问题,可兵源素质毫无疑问是顶尖的。

  而明朝南方地区的精锐,几乎都被靖远伯王骥率领的麓川远征军征召,留给沈忆宸统帅的驰援军,不过是地方州府普通卫戍部队,装备素质上完全跟京营以及轮训的班军没得比。

  更重要一点在于,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,连战场都没有上过。新兵蛋子,如何跟刚刚打赢了国运之战的蒙古百战之师抗衡?

  十万“驰援”军中,真正称得上精锐并且有大战经验的,只有成国公朱勇统帅的这支骑兵部队。如果他不能给瓦刺骑兵带来足够的压力,那么压力就会转移到进攻主力的沈忆宸身上。

  这个儿子已经为了自己跟大明做了太多事情,身为父亲就该如同大山一样遮风挡雨!

  “父亲,孩儿现在已经长大,成国公府不再由你一人承担,我也可以!”

  以朱仪的才智谋略,怎么可能不知道成国公朱勇心中想些什么。

  为了成国公府的繁盛,父亲已经付出了一辈子的辛劳,是时候该由自己来肩负家族兴衰了!

  一向固执要强的成国公,当听到朱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愣了一下望着那酷似自己年轻时候的脸庞。确实朱仪已经可以独当一面,经历过土木堡这一战后,成国公府的未来将交到年轻一辈的手中。

  或许,是该让嫡长子指挥这一战,为继承下一任成国公爵位打下基础。

  “好,那为父就看着马踏鞑虏!”

  说罢,成国公转头看向武锐嘱咐道:“护住大公子!”

  “公爷,除非我死,否则大公子定会安然无恙!”

  武锐用着刀柄重重拍打着胸甲许下承诺,曾经父亲捍卫着成国公,如今该轮到自己守护成国公府的下一代继承
334 四面楚歌 (二合一)(1/3).继续阅读
《 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 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